'); })();

山西临汾蓝宝煤业乱象:生态之殇与监管之问背后的发展困局

时间:2025-05-30 10:48:42  来源:  作者:  字体:

03.jpg 

   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山西临汾蓝宝煤业有限公司却被曝长期存在非法盗采、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事故瞒报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问题。从 2017 年基建期未批先采,到 2025 年举报人遭遇围堵阻挠调查,这场持续近十年的生态民生危机,不仅撕开了个别企业无视法规的狰狞面目,更暴露出地方监管体系中不容忽视的漏洞。当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百姓安危发生激烈碰撞时,我们不得不追问:这样的乱象为何能长期存在?发展的底色究竟该如何定义?


一、十年盗采:生态与民生的双重绞杀

蓝宝煤业的非法行径,早已超出企业经营失范的范畴,演变为一场系统性灾难。2017 年起,该企业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于李子坪原子沟等地疯狂盗采,形成的采空区如 “地下黑洞”,导致路面塌陷、山体滑坡,120 余户村民房屋开裂,电力设施损毁殆尽。更触目惊心的是,2019 年起,700 余万方煤矸石被非法倾倒至二角村河道,近百亩森林植被遭 “灭顶之灾”,矸石自燃释放的硫化物毒气弥漫村庄,水源污染致村民健康堪忧。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风险,采空区与矸石堆积更让农田永久 “死亡”,村民 “种田无地、喝水犯怵” 的困境持续至今。
 
01.jpg

这些数字背后,是鲜活的生存悲剧:老人不敢在开裂的房屋中安睡,孩子在刺鼻的空气中咳嗽,农田里再长不出庄稼,水龙头流出的水带着浑浊的颜色。《生态环境法》明确的 “谁破坏谁治理” 原则,在蓝宝煤业眼中不过是一纸空文。当企业的利润建立在百姓的生存危机之上,这样的发展早已背离“以人民为中心” 的初心。

二、安全黑洞:生命尊严被 “私了协议” 明码标价

在生态灾难的阴影下,蓝宝煤业的安全生产乱象更令人脊背发凉。2018 至2023 年,8 起井下死亡事故被蓄意瞒报,企业以 “高额赔偿” 诱使家属签署“私了协议”,伪造 “突发疾病” 证明,甚至销毁监控记录。更恶劣的是,工人被强迫每日工作超 12 小时,违规操作导致矽肺病高发,生命健康权被肆意践踏。

安全生产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但在蓝宝煤业这里,红线变成了 “橡皮筋”。每一次事故瞒报,都是对生命的亵渎;每一份 “私了协议”,都是对法治的羞辱。企业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在于其形成了一套 “金钱摆平一切” 的潜规则 —— 用经济补偿消解法律责任,用伪造证据对抗监管权威。当人的生命可以被明码标价,当安全事故可以被随意 “包装”,社会的公平正义何在?

三、偷税漏税:涉嫌洗钱犯罪

蓝宝煤业及实际控制人孟建军涉嫌系统性偷税漏税违法犯罪,其操作模式呈现专业化、隐蔽化特点。根据举报材料,企业法定年产能仅 60 万吨,实际巅峰期年开采量超 500 万吨,2020 年至 2023 年累计盗采销售原煤逾 1000 万吨,销售总额近 100 亿元。为掩盖偷逃税款行为,企业采用 “两套账目” 模式:

1、 收入不入账:超红线生产及盗采的原煤交易不纳入公司财务体系,通过李鹏、李冉冉、孟惠彬等十余个私人账户收取煤款,最终汇集至孟建军个人账户;

2、 虚开发票:利用中控国华建设(北京)有限公司等关联企业及洗煤厂,向下游购煤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形成 “盗采 — 私销 — 虚开” 的完整偷税链条;

3、 跨境洗钱:将部分非法所得通过投资酒店、购买实业等方式洗白,另通过移民公司、地下钱庄向境外中东地区转移资金约 13 亿元。四、 监管失灵:为何违法者总能 “畅通无阻”?
 
02.jpg

蓝宝煤业的长期肆虐,暴露出地方监管的多重 “病灶”。2025 年 4 月,举报人携带证据向尧都区应急局实名举报,至今未等来停矿决定;配合生态环境局调查时,竟遭矿方人员围堵抢手机。这不禁让人质疑:监管部门是 “看不见” 还是 “不愿管”?是 “没能力” 还是 “有猫腻”?

问题的症结至少有三:

一是日常监管形同虚设。非法开采、违规排污持续近十年,基层执法却 “熟视无睹”,暴露出巡查制度的失灵;

二是应急响应迟缓乏力。面对实名举报和确凿证据,相关部门未及时采取行动,反映出责任意识的淡薄;

三是执法权威严重消解。矿方公然阻挠调查,侧面印证其背后可能存在 “保护伞”,监管与企业的关系早已偏离正常轨道。

村民多次维权无果的细节,更折射出基层治理的困境:当资本力量碾压民生诉求,当 “依法维权” 变成 “求告无门”,政府公信力将如何立足?

五、破局之策:让法治成为生态民生的 “守护者”。蓝宝煤业事件绝非个案,而是资源型地区发展矛盾的缩影。要根治乱象,需从三方面破局:

1. 刷新发展观,摒弃 “唯 GDP” 思维,将生态指标、民生满意度纳入政绩考核,让 “绿色发展” 成为硬约束;
 
2. 重构监管链,运用智能监控、公众举报等手段织密监管网络,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严肃追究企业与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 激活参与感,建立 “政府 - 企业 - 村民” 协商机制,保障百姓在项目审批、环境监管中的话语权,让民生诉求成为治理的 “风向标”。

六、结语:守护家园需要 “零容忍” 的法治力量。蓝宝煤业事件的恶劣性,在于其将 “靠山吃山” 异化为 “靠山毁山”,将 “发展红利” 异化为 “生态负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再走 “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换增长” 的老路。期待相关部门以此次事件为契机,雷霆出击、深挖细查,不仅要严惩违法企业,更要揭开监管失灵的 “盖子”,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寸被破坏的土地,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安全、宜居、可持续的发展成果。正如村民在举报信中所言:“捍卫家园,就是捍卫生命的尊严。” 当每一起生态破坏都能得到及时制止,每一起安全事故都能得到公正处理,每一个百姓诉求都能得到有效回应,我们才能真正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让 “金山银山” 与 “绿水青山” 交相辉映。(民生民声)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报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