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原旅游 别忘了带个氧气袋(海东时报)

时间:2019-05-02 05:04:21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海东时报)  字体:

张奕

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特殊,初次到这里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因此,不论是因为工作需要还是旅游,来高原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原地区易引发三种病

来到高原地区为什么会缺氧?要了解这个问题,先要认识一下高原环境的特点。随着海拔的升高,虽然空气中的氧浓度仍然是21%左右,但气压会下降,氧分压也会下降。比如,平原地区的氧分压是159毫米汞柱,但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氧分压却只有110毫米汞柱,且海拔越高,氧分压越低,空气越稀薄,意味着进入身体的氧气绝对量变少了,由此导致人体缺氧。

在这种低压、缺氧的环境下,人体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都要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调节,易出现一些异常反应,表现为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

急性高原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慌气短、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以及失眠、多梦等,部分患者有发绀、血压升高,第1~2日症状最明显,后可逐渐减轻,少数可持续存在。如果这些人又出现不断加重的干咳、头痛、呼吸困难或发绀,就应高度怀疑高原肺水肿;少数暴发型者可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满布粗大湿啰音及哮鸣音,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40%。第三种是高原脑水肿,这类患者大多先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继而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如剧烈头痛、精神异常、神志恍惚、恶心、呕吐,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死亡。

进入高原地区多吸氧

如何才能减少高原反应呢?出发之前,可以先去医院进行高压氧预处理。高压氧预处理可以提高机体血氧弥散度,增强有氧代谢,产生更多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以增强机体的耐缺氧能力,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高原低氧环境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紊乱,减低机体损伤。

进入高原地区后,前几天要尽量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最好从低海拔地区逐渐向高海拔地区过渡。如果有条件,可以带个氧气袋采用间断吸氧的方法去逐渐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研究证明,每天吸氧若干小时能明显减少高原症状,尤其是在出现高原反应的时候就及时吸氧补氧,可预防高原脑水肿和肺水肿的发生。

吸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除了去医院使用制氧机吸氧,还有软体氧舱(微压氧舱)及高压氧治疗。当海拔超过3000—4000米时,大气压力大概是0.7个大气压,而软体氧舱(微压氧舱)可以加压0.3个大气压左右,人躺在里面吸氧,就相当于回到了平原地区;一旦出现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需要立刻进行急救,这时,高压氧治疗就可大显身手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车内放置车载制氧机或氧气袋,经过3—4天左右,就可逐渐适应高原环境。

需要提醒的是,出现高原反应后,除了采用不同方式吸氧,一定要警惕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发生,不可强行忍耐前往海拔更高的地区。回到平原地区后,如果仍有不适,可到当地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