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帮扶 贫困村变示范村(南充日报)
赵荣
金泉乡板凳垭村曾经无特色产业、无集体经济,2014年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91人。2015年, 西充县委报道组办公室主任赵威以第一书记的身份进驻该村, 如今, 该村有了山羊、水产养殖和柑橘种植等产业,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昔日的贫困村蝶变为农旅深度融合产业示范村。
赵威被评为省优秀第一书记,其先进事迹被省委组织部拍成电视专题片,同时还被中组部作为全国优秀电教片,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精品党课》栏目展播。
脱贫奔康 一个都不能少
5月27日清晨,板凳垭村田间地头已经有了村民忙碌的身影。“李大爷,今天又要去地里除草哇?”赵威径直来到有返贫风险的李开海家,“那块柑橘地的草还要整几天?”
“大概再弄5天,就铲干净了。”李开海对赵威说,这个月雨水多,杂草长得快,草除完后,接着还要种时令蔬菜和矮秆经济作物。
李开海是曾是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全村贫困户中脱贫难度最高的一户。李开海离异,年老多病,儿子未婚。由于身体原因以及年龄偏大,驻村企业不愿意聘请他,他唯一的收入就是每月的农保款。
为了解决李开海的收入难题,赵威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自己给驻村企业写“保证书”,企业才同意李开海“打散工”,每月大概有600元的收入。赵威还主持召开了村党支部会议、党员大会以及村民代表大会,专题讨论怎样为李开海增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全体村民同意李开海进入劳务合作社,同意为他提供一个村级公益性岗位和为他申请低保。在赵威以及村民的帮助下,李开海于2018年脱贫。
“脱贫奔康,一个都不能少!”赵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全村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该村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全村群众在致富奔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多方增收 壮大村集体经济
刚到村上时,面对板凳垭村无特色产业、无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赵威绞尽脑汁,如何盘活资源,从而变成让群众看得见的资金?
首先成立板凳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群众以土地、劳务、现金等入股。然后,整体打包流转给驻村企业。接着成立了富村沟劳务合作社,承包了企业柑橘产业园等的劳务。该村还与驻村企业合作,出租羊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成立专合社,就是把大家的力量聚拢,各尽所能。”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板凳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开裕说,有了第一个专合社,群众就成了合作社成员,原本闲散的劳动力重新凝聚起来。2018年土地租金收入29万元,产业到户资金保底分红2.6万余元,已全部发放到户。
赵威算了一笔板凳垭村2019年的集体经济账:羊圈租金7500元,折资入股合作社收入6万余元,4台农用机械租金2万余元。另外,今年利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00万元,在新村建一个超市、修建停车场、自主经营100亩柑橘产业园,预计至少增收10万元。
赵威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用在学生读书奖励、大病救助、村容村貌建设上……
建立机制 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如今,板凳垭村依托山羊、水产养殖和柑橘种植等产业,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该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美丽新村景象。赵威想得更多的是,驻村工作组走了、帮扶政策少了,群众的收入还有保证吗?村子的良性发展还能持续吗?
赵威介绍,该村贯彻落实该县倡导的“一建二定三管”农村党建新举措,探索出了“折资入股”“劳务外包”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农村发展产业谁来组织、谁来实施、怎么管理的难题。同时,通过2个合作社,将该村的晚熟柑橘产业园和驻村企业把群众凝聚在一起,形成短能脱贫、长能致富、远能赏景的村级支柱产业。随着产业发展,采取“三带动三分红三保障”利益联结机制,产出效益优先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收益。
如今,板凳垭村走农旅结合之路雏形初现。现已铺设观光道、产业道9千米;建成1000余亩晚熟柑橘产业园、100余亩万寿菊;山羊养殖基地扩展到2000余亩,存栏量7000余只;完成国土增减挂钩项目剩余的60余户旧房风貌整治、220余套农村旧房拆除还耕、133套房屋正在修建……
“板凳垭村一定会成为村美民富的幸福美丽新村。”赵威说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