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忧参半:垃圾分类还需加油(西宁晚报)
喜忧参半:垃圾分类还需加油
本报讯(记者 王瑞欣)连日来,西宁街头巷尾的垃圾箱都焕然一新,印有“垃圾分类 举手之劳”的分类垃圾箱逐渐走进市民生活。但无论对于相关部门,还是对于市民来说,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喜忧参半,任重道远”西宁市民在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上还有待提高。
喜:分类垃圾箱进入市民生活
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提高垃圾分类意识的同时还要做好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主要城区街道都能看到,原本标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两分垃圾箱都已全部换新,新换的垃圾箱共有绿、蓝、红三种箱体,上面明确标注了可回收、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三个分类。不仅如此,为了帮助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每个箱体上都列举出了相应的垃圾种类,基本上涵盖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垃圾。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我市正在对垃圾箱进行全面更换,记者从城中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了解到,城中区目前已更换主要城区街道的垃圾箱共计400个,随后将对其他街道的垃圾箱进行分批更换。同时,城西区截至目前已在各小区配发四分垃圾箱400组,街道更换垃圾箱1000余个,小区分类垃圾箱住户覆盖率已达到32%。
忧:市民参与率还需提高
更换分类垃圾桶只能帮助市民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要想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需要市民不断提高知晓率与参与率。那么市民们对垃圾分类到底知道多少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垃圾分类理念的全面实施,市民的知晓度也不断提高,有的小区甚至达到了100%,但知晓率不代表参与率,能够在家庭实现垃圾分类的不足60%。居住在城中区龙源叠翠小区的市民王先生说:“虽然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但日常生活中还是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像王先生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采访中刘先生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我们就算想进行垃圾分类,但也不知道什么垃圾该分到什么类别。”
群众知晓度在不断提高,但是“知道”与“做到”还是有很大差距,这一点受访的市民自己也普遍意识这是症结所在。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市城西区作为首个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区,取得的效果值得欣慰。据城西区城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2015年城西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设立相关奖惩机制,让居民自觉自愿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有的小区知晓率已达到100%,参与率高达90%,该区还专门给家庭配发了两分垃圾箱3000多个。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