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农村垃圾不再“围村”[海东时报]
时报记者 周晓华
8月5日,晴空万里,暖风徐徐。海东市乐都区下营乡白土庄村村民申得彦与妻子在整理房前的小菜园,废木料、旧瓦片稍作处理作围栏支点,中间穿插上白色栅栏,立即让村民房前有了层次感,而且更显美观大方。
申得彦的妻子赵积梅告诉记者,曾经自家小院内四处乱放废弃物,“就在今年,我们拆除了自家延伸出去的大门,大门口的猪圈也拆掉了,现在这里种上了菜和花,看起来整洁多了。”赵积梅说。
走进洪水镇上窑洞村,家家户户都把自家的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前村里又是堆放杂物,又是搭建彩钢房,还有各种墙上的小广告,整个村子看起来又脏又乱又挤。”洪水镇上窑洞村党支部书记杨应芳说,但是自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村子的变化大了,杂物、彩钢房、残垣断壁、小广告都清理了,路面干净整洁了,厕所也进院了,整体形象提升了不少。
今年以来,乐都区始终坚持把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不遗余力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乐都区在城区周边有条件的乡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推动污水管网以城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式延伸。目前,寿乐镇、碾伯镇、洪水镇等乡镇部分村社污水主管网项目已不同程度开始建设,计划年底接入城区污水主管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同时,30个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正在抓紧实施,24个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已配备农村保洁员623人,配置垃圾箱2920个,累计整修道路155千米,清理柴草乱垛1.98万处、乱堆粪土55.84万立方米、违法广告8478条,各村环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川水地区乡村采取“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建设垃圾场处理厂5个;交通不便、运距较远的乡村采取“户集、村收、乡镇处理”集中治理模式,现有垃圾填埋点6个;偏远山区乡村采取“户集、村收、村处理”的分散治理模式。
此外,乐都区对农户宅基地外私搭乱建的厕所、圈舍、草房和未办理用地手续或原来虽然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但已过期的车库、商铺等违法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清理。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