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土文明“存根”该怎样保存[海东时报]

时间:2019-10-08 04:37:55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海东时报]  字体:

时报评论员 张扬

近期,不少地方农村集中安置搬迁进入实施阶段,素有乡土文明“存根”之称的各种农村生活用品用具该怎么处置,成了面临的问题。

近日,乐都区下北山地区不少农村开始集中搬迁,即将搬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城区去居住,人们满怀喜悦,却也有几分和故土的难以割舍,特别是面对家里的一堆旧家具和生产生活用具,不知该如何处置,很多人选择将它们当柴烧掉,不少颇有远见的人为此心疼:农村的老房子将要被推平,这些老物件也将再也看不见了,就这么毁掉确实可惜。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一条主旨就是“要记得住乡愁”。千百年来,炊烟袅袅,土炕以及各种生活生产用具,无不承载着乡愁。尤其是在青海东部地区,木刻的门楣、描红的柜子,甚至每一根椽子,都浸透了民俗文化,还有那些石磨盘、马厩、锄头、炕桌、犁铧等等,也都是河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收藏价值而言,这些老物件短期内并没有太大的升值空间,甚至没有任何收藏价值,但从文化传承和民俗、历史的价值角度来看,这些老物件又是丢不得的。这就好像我们在文物考古中发现的石器、陶器一样,在那个时代,它们都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品,千百年后却成了珍贵的文物,这也是因为从它们的身上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子,追溯到了历史发展的源头。假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或者即将淘汰的老物件全都毁坏殆尽,未来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该怎样来判断这段历史?

当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河湟文化的发扬继承也已被放在一个高度,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馆也在抓紧建设中,保护好乡土文明“存根”,给即将消失的农村老物件找个栖身之地,显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