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窑乡药材丰收不愁卖[海东时报]
|
|||
□时报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顺着一股淡淡的药香,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上法台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挖、装车、晾晒……看着药材喜获丰收,村民们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近年来,石灰窑乡将中药材产业确立为脱贫攻坚特色产业,优先在上法台村以产业扶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的形式,探索建立了“合作社+贫困户”的中药材种植产业脱贫模式,通过全域化布局、标准化育种,实现了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闯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 眼下,又到了党参收获的季节。“以前种10亩小麦都赶不上现在种1亩党参的收入,今年我种的4公顷当归已经卖了18万元,丰产不愁卖!” 上法台村村民李延庆乐呵呵地说。 石灰窑乡位于平安区西南部,祁家川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中。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候土壤条件,为石灰窑乡中药材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石灰窑乡对上法台村、下法台村进行科学布局、全域规划,打造当归、大黄药材生产基地,发展100公顷标准化育苗基地,实现了“山、坡、田、林、路”立体化种植,形成了中药材全域化、差别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体系。与此同时,积极与省内外知名中药材生产企业“联姻”,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了中药材产业持续提档升级。 海东市平安区龙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增发说:“这两年,乡党委和村里的干部们帮助我们建立了药材的销售渠道,药材公司今年采取‘定向种植+定向收购’的方式收购党参500多吨,还有种植的当归、大黄等药材,带动了40户贫困户,户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王生仁是石灰窑乡上法台村村民,家里有五口人,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在乡党委的积极引导下,他将产业扶持资金注入到合作社中,年底收取分红。和王生仁一样,上法台村及周边村的50余户农户都入了股,以每人入股5400元受益1500元计算,平均每户一年受益资金达4500元以上。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药材小苗长得旺,收成好,也不愁销路。” 王生仁告诉记者,中药材让自己看到了希望,也干劲十足。现在他的收入包括每个月在药田里打工的务工费、土地流转的收入,还有自己入股合作社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目前,石灰窑乡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213.33公顷,年产值900余万元,发展中药材重点村8个,种植和经营中药材45户,年人均药材收入4500余元。中药材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产业链逐步拉长。 |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