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全省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是咱海东人[海东时报]
时报记者 李富生
今年57岁的蒋东林,因突发脑干出血,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作了一个伟大的抉择,完成了人间大爱的传递——自愿、无偿捐献出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角膜。他也由此成为了青海省首例器官捐献者,实现了我省人体器官捐献零的突破。至此,我国所有省份实现人体器官捐献。
蒋东林是海东市平安区一名普通退休工人,今年5月份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人体器官捐献一事后,他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11月3日,蒋东林因突发脑干出血被送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救治。11月5日,经医治无效后,家人含泪提出捐献其器官救治他人,让亲人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世上。
人体器官捐献是大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马上与青海省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并请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选派人体器官捐献医生和协调员,获取器官并见证手术过程,得到了红十字会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全力支持。“我们对蒋东林的脑损伤病情进行了多次评估,已无医学挽救可能。他的器官状态良好,符合器官捐献条件。”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樊海宁说。
接下来的器官获取手术十分顺利,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角膜,经过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RTS)的匹配后,蒋东林捐献的肝脏和一对角膜被紧急转运至北京,两个肾脏转运至上海,至少5名患者将因此重获新生。
蒋东林的大哥蒋忠林回忆说:“兄弟在世的时候说过,死后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拿去用,能救一个是一个,一把火烧了,就没啥用了。”他说,弟弟性格很开朗,思想也很开明,他理解和支持弟弟的捐献行为,他要让弟弟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对于捐献人体器官的事情,蒋东林的妹妹蒋林丽噙着泪给记者讲述了一家人遵从兄弟心愿,作出器官捐献决定的过程。蒋林丽说,哥哥生前是个很简朴的人,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曾多次参与义务献血。“如果捐出来,哥哥的生命就在别人的身体里延续,也是以另外一种形式活着,他是个伟大的人,我为他骄傲。”蒋林丽说。
蒋东林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以延续他人生命,用大爱倾力书写向上向善的人生答卷,是胸怀大爱的具体体现,更是大爱无疆的真实写照,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海东的深刻内涵,为青海器官捐献事业翻开新篇章。人们纷纷称赞,蒋东林是一个大好人,没几个人能像他一样捐献器官,他是新时代海东的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他的名字将被刻在青海省红十字人体器官捐献博爱纪念园的墓碑上,他将被所有人铭记。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5日举办的青海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志愿者能力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罗兴海身体力行,带头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姓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也成为了青海省六州两市红十字会领导捐献器官的第一人。他说:“人体器官捐献与‘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相契合。今后,市红十字会要进一步推进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使更多的人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弘扬人道,彰显博爱,传承志愿精神,传播捐献理念,践行生命之约,传递人间大爱。”
器官捐献,善念的延续,让生命在施与受中生生不息,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近年来,海东市高度重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成立海东市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和海东市人体器官捐献专兼职协调员队伍,在县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和重点科室都招募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志愿者,实现了海东市红十字系统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志愿者全覆盖。 目前,海东有220多人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记者手记:近年来,有关器官捐献报道屡见不鲜。不得不说,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以此充实生命的厚度和温度,器官的捐献者及其家人都很无私、很伟大。而以爱的名义传递“生命的礼物”,让生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器官捐献无疑应是文明社会的常态。当前,海东市已被列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到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前景可期。而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有序进展,也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