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归种植让大麦沟百姓赚了钱[海东时报]

时间:2019-11-17 04:49:01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海东时报  字体:

时报记者 周晓华 通讯员 李小英

“今年当归较去年价格略降了一点,但产量却是大幅度提升了,乡亲们今年有得赚了。”海东市乐都区大麦沟村“第一书记”郑绍林高兴地说。

大麦沟村位于蒲台乡南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33人,村民们增加收入只能靠种植传统作物和外出打工两种方式,地里种不出效益,村里留不住人,脱贫就成了难题。

2016年,大麦沟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结合气候优势,按照“企业+支部+农户”的方式,从甘肃岷县引进当归药材种苗,大麦沟村民便开始了药材种植之路。

村“两委”成员为消除群众疑虑,带头试种了3.2公顷的当归,当归价格高,产量好,效益差别立马就显现出来了。郑绍林算了这样一笔账:“种植土豆每亩3000至4000斤,每斤0.4元,毛收入1200至1600元,净收入只有800至1200元……土地性质没有变,但种植当归的经济效益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加,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也高了起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2017年,大麦沟村当归种植面积达到了21.3公顷。

说起大麦沟村产业转型前后的变化,村民李长命很有感触。他原患有心脏主动脉夹层,2017年做了心脏手术,手术费花了18万元,医疗报销了10万元,但也欠下了7万元的外账。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动鼓励下,他开始种植当归。

“一开始,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种了0.2公顷当归,药价好,当年净收入就有2万多元,这可比种小麦、土豆强多了,今年我承包了村里闲置的土地,种植了2公顷当归,净收入有6万多元,债也还清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驻村工作队可是给我们老百姓引了条好路子啊!”李长命说。

如今,李长命不光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成立了药材种植家庭牧场,还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在产业扶持的带动下,生猪养殖存栏已有90头,正儿八经的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成了典型的脱贫标杆。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承包贫困群众土地,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他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过上了好日子,但做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我要让更多的贫困户像我一样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当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无比坚定。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销路就成了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收益的增加,种植面积也逐步扩大,但价格却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开始波动。“产业转型路我们走对了,但绝不能让群众受到一点损失。”郑绍林说。据悉,今年蒲台乡当归种植面积已达54.7公顷,药材销往岷县、陇西等地。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