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东,团结的花儿最艳丽[海东时报]

时间:2019-12-16 04:40:42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海东时报  字体:

时报记者 苏昂欠 周海新

2019年12月9日,国家民委正式命名海东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民委认为,海东市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加快推动发展上,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增强全市发展后劲,进一步凝聚了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为青海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作出了贡献,也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海青在海东调研检查时指出,海东市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关系全市稳定发展的战略任务,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引领,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注重创新、培育品牌,综合施策、有序推进,创造了具有海东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和做法,创建工作政治导向明确,政策把握到位,办法举措务实,特色亮点鲜明。

2013年以来,海东市委高举民族团结进步大旗,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篇章。

共绘民族团结“和谐画”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

海东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被誉为“青海的缩小版”,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0.1%。海东两区四县中有4个民族自治县和19个民族乡,其中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和土族自治县。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海东市积极探索创新,着眼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两个共同”工作主题,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宣传贯彻民族政策法规为主线,以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关键,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摸索出了符合海东实际的创建模式。

经过深入调研,反复酝酿,一份份出台的文件,编制出创建工作科学、全面、精细的蓝本,建立健全了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全民共建、成绩考核、经费保障、工作监督、矛盾调处和激励推进等八项运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齐抓共管、创建办组织协调、各部门联动发力、全社会共同行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市级协调、县区级推动、乡镇实施、村社融入参与的格局。创建伊始,市级财政每年设立创建工作专项补助资金2000万元,各县区每年投入创建工作的资金均在500万元以上……有力地保证了全市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

2019年7月18日,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奔小康现场推进会在青海省海东市召开。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视察三周年的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参会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对海东来讲是空前的。这次会议是对海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充分肯定。

唱响脱贫致富“进步曲”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让他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近年来,海东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落脚点,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连年保持在80%以上。

今年春季期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易地扶贫搬迁新村——阳坡新村里鼓乐喧天,来自峡门村罗开社的藏族群众带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在这里跳起了欢乐的锅庄。

峡门镇阳坡搬迁新村是民和县易地扶贫搬迁惠民生的一个缩影。新村于2017年建设,2018年年底前共有144户搬迁户入住。这些搬迁农户来自阳坡、峡门、甘池、若木池等村,今年是搬迁户在新农村里过的第一个春节。从干旱山头搬到山下平坦之地、从老旧村庄迁入美丽新村、从土墙旧屋入住舒适新居,搬迁群众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奔赴小康生活的路上,大家“我要脱贫”的劲头更足。

藏族妇女张志瑜介绍说,她家原本住在峡门村的一个山头上,条件艰苦,出行不便,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她家被搬迁到阳坡新村。“新建了5间住房,基本上是国家的扶持资金建的,如果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我们一家还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也过不上这么好的日子。”张志瑜说。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海东市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种问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总钥匙”,按照《海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等的要求,围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领域,实施了一批促进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海东注重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今年底,全市17.5万人将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13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32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51.5亿元,累计共投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5.2亿元。海东创建工作的物质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进步释放的红利。

画好融合发展“同心圆”

宣传教育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先手棋”。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海东市始终把宣传教育引导作为先导,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2017年以来,海东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17余万人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小城市开办拉面店的实际,精心组织,向外出从事拉面经济的海东籍务工人员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引导他们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与其他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牢记党的恩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今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讲党课,不仅使主题教育工作做到了全覆盖,也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走向具体化。

平安区洪水泉清真寺在寺院日常活动中,时常向信教群众详细讲解各项法律法规、时事动态,增强了信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依法办事已成为共识;互助县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70%,学校通过上好《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专题教育课,让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入脑入心,让学生们从小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56个民族是一家”的理念;撒拉之乡古雷寺僧人格桑措尼以传承和弘扬西饶嘉措大师的爱国爱教精神为己任,教育引导信教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与此同时,全市每年投入500万元在城区街道、乡镇路口等制作多幅大型公益广告牌,在县城公交站台、街道制作创建宣传标语,出租车、公交车利用自身宣传资源开展流动宣传。每年9月份,海东市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宣传月活动,集中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将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市县区宣传文化部门还精心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民族团结射箭赛、民族团结歌曲征集、“民族团结十大感动人物”评选等活动,广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通过宣传教育,各民族互亲互爱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互助县土族汉子李仁英和妻子无偿赡养汉族老人32年;回族大哥马如林20年如一日抚养在异乡走失的土族小女孩长大成人;“拉面匠”韩维林在济南市长期无私帮助贫困汉族邻居,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称号……这些故事在海东各族群众间口口相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已深深扎根在海东各族群众心中。

此外,海东市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活动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营造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大力遏制农村“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不良社会习俗,社会正气得到了弘扬,文明新风得到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的精神基础进一步夯实,凝聚起了建设新海东的强大合力和向心力。移风易俗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婚事新办434户,丧事简办387户,喜事小办1480户,简化程序575项。

民族文化“装扮”青海年

2019年,“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让海东各族老百姓和省内外游客共同过了一个欢乐喜庆的年。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垣新区“刀山会”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千年文物展“真颜”,从拉伊大赛到千人共品腊八粥、共尝柴火鸡……浓郁的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呈现出“各族人民一家亲,欢欣鼓舞度新春”的祥和景象。

在“青海年·醉海东”中,海东市坚持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与商贸、旅游相结合,集中展示优秀民俗文化、丰富的农村土特产年货和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在活动形式上,坚持文化活动专业演出与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相结合,精心打造富有海东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现了全市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风貌。据统计,海东市“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历时50天,接待省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3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2亿元。

除此之外,海东市注重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中,努力提升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通过举办河湟丝路花儿艺术节、河湟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海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和桃花节、互助丹麻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西北五省(区)赛马会、互助冰雪文化欢乐节等文化体育活动,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民族文化通过一场场文化体育活动相互交流、水乳交融,汇聚成了一种团结进步的新精神,将各族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树起了海东最具时代特色的精神丰碑。

在党的民族政策阳光普照下,海东各族人民心连着心、手挽着手,向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目标铿锵前行…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