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省新增7处国家湿地公园(西宁晚报)

时间:2019-12-31 03:34:05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西宁晚报)  字体:

本报讯(记者 小言)1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宣布158处试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我省提请验收的互助南门峡、都兰阿拉克湖、德令哈尕海、玛多冬格措纳湖、祁连黑河源、乌兰都兰湖、玉树巴塘河等7处国家湿地公园上榜,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至此,我省国家湿地公园达10处。

我省自2014年对互助南门峡等7处湿地公园立项审批试点以来,通过加强湿地公园基础建设、实施退化湿地恢复、开展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区域性湿地保护能力,在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成效显著,在全省湿地保护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通过5年的试点期建设,各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主体水质各项指标保持良好,鸟类及各类水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退化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得到国家验收组的充分肯定。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我省湿地面积814.36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5.19%,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国家批准试点建设的我省19处国家湿地公园中,10处已通过国家验收,湿地公园保护面积达到32.51万公顷。申报认定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面积为16.72万公顷。17处国家级重要湿地,保护面积219.86万公顷。32处省级重要湿地,保护面积215.1万公顷。

我省国家湿地公园自立项建设以来,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科学保护湿地资源,通过明确四至边界、出入标识和加强公园湿地用途管控,强化了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队伍,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各湿地公园均有专人负责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出台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使公园管理和保护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建成后的国家湿地公园将继续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作用,加强科研监测工作,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制度建设,依法保护相关权益人的利益,充分发掘资源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湿地公园品位,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大美青海作出积极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