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凝聚共识谋篇布局(海东时报)
时报记者 尕桑才让 周晓华
2020年怎么干?“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抓重点、攻难点、见实效;强基础、树正气、抓落实。”在海东市委2020年工作务虚会上,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李青川,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潘锋,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郭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瑞翔分别紧密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客观总结2019年工作;亮观点、理思路,分析当前形势,研究谋划今年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进一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为做好今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青川:打造河湟文化新品牌
绘就新蓝图,让河湟文化“立”起来。把河湟文化发展融入到海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认真做好河湟文化发展顶层设计,着重突出“母亲河、河湟魂”这一主题,规划好河湟文化发展空间布局,真正让河湟文化“立”起来,展现魅力河湟。搭建一个河湟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平台,组建一个河湟文化研究会和联合研究攻关团队,定期举办一个河湟文化讲座论坛,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建设一座河湟文化博物馆,出版一部研究期刊丛书、生产一批文创产品,全面推进河湟文化系统研究与发展,占领河湟文化学术研究制高点。重点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实景舞台艺术精品佳作;推进文化项目落地,加快完成河湟文化博物馆建设并做好文物征集及展陈,建成并启动海东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全面实现“一部手机游海东”。
彰显新价值,让河湟文化“火”起来。加快河湟文化民俗街、河湟农展馆、河湟演艺中心大剧院等三大平台建设,突出历史与现代融合、游览与体验结合、虚拟现实与实景实物整合、遗存实物与文化艺术聚合、对内与对外的联合,建立河湟文化立体化、全方位、体系化、个性化的综合展示体系,多角度展示千年河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全面提升互助土族故土园5A景区、喇家遗址、瞿昙寺等“老三篇”发展内涵,突出文化产业总部经济、河湟文化研究基地、旅游钻石线路等“新三篇”发展价值,让河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全面展现河湟神韵。创新实施河湟文化品牌工程,重点打造河湟丝路花儿艺术节、河湟文化艺术节、青稞酒文化艺术节、国际黄河极限挑战赛、沿黄河马拉松赛、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农产品展交会等品牌活动,引领河湟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圈双核三线四大景区”旅游发展新布局,持续推进景区开发建设,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积极融入大美青海旅游环线、黄河文化旅游线,着力打造“醉美海东”钻石线路。
打造新品牌,让河湟文化“亮”起来。保护和做强青稞酒这个百年品牌,培植和打响青海拉面这个金字招牌,提升和做大高原富硒这个养生名牌,聚合和做优青海刺绣这个新科名片。弘扬新精神,让河湟文化“热”起来。准确把握河湟文化的特殊性、厚重性、多元性、融合性和立体性,推进河湟文化创意转化和科技提升,大力开发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依托自然山水,用华美灯光、梦幻舞台、现代技术,开发演绎悠久的河湟文化,形成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体系,抢占河湟文化产业现代发展的制高点。
潘 锋:要做实做细监督工作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省纪委四次全会及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谋划新思路、采取新措施,一体推进“三项改革”,一体推进“三不”,一体推进“三转”,即统筹落实“3+3+3”工作任务,创新举措,做实做细11项重点工作,推动海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体推进“三项改革”,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落实“三个为主”。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县乡纪委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深化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增强派驻监督效能。深化融合贯通,开展办案工作“三化”建设,打造案件审理“123”模式,有效提高办案质量。
一体推进“三不”,做实做细监督。做好监督这篇大文章,把监督的优势发挥出来。注重把监督挺在前面,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常,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健全监督体系,补齐监督短板,一体推进日常监督、重点监督和专项监督,把监督的软要求变成硬约束,使干部少犯错误、不犯错误。持续高压惩治腐败,强化“不敢”的震慑。突出削减存量、遏制增量,紧盯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依法查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坚决清除甘于被“围猎”的腐败分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持续深化以案促改,扎紧“不能”的笼子。打牢“案”这个基础。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强化问题整改,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正风反腐的成效和变化。抓牢“改”这个目标。深入剖析案发原因,查找制度漏洞以及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加强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建立防止案件再度发生的长效机制,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注重“促”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因案制宜、逢案必改,并从案发单位向关联单位、系统领域、市县全域等深化拓展,持续推动全市以案促改形成常态、取得长效,做到“不敢、不能、不想”并重不偏废、协同不脱节、贯通不割裂、具体不抽象。
一体推进“三转”,牢牢把握转职能这个核心,围绕省纪委和市委要求开展工作,确保职能不发散、不走偏。牢牢把握转方式这个关键,深化运用试点经验,推动形成基层监督执纪执法工作一体化格局。牢牢把握转作风这个保障,以更加有效的制度、措施推动纪检监察干部作风改进。具体来说,就是实施队伍建设“三大工程”。
郭 扬:提升海东知名度影响力
充分发挥现有平台作用,通过企业投资、政府注资、项目扶持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海东特色、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电商品牌,推动电子商务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促进消费提档升级。认真组织开展“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年货大集、送年货下乡等促消费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旅游旺季等开展打折让利等促销活动,进一步搞活市场,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积极与统计局衔接,深入推进入限纳统工作,优化样本结构。不断拓展监测范围,优化监测企业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提升监测质量。要主动争取资金支持,扎实做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策划项目,完善项目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知名品牌企业为重点,深入对接洽谈,推动高端品牌商业综合体和国际知名商贸企业及连锁店落地海东。要加快对外合作交流,加强联系,积极协调,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参加“青洽会”、第五届农展会等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海东,不断提升海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质量。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按照“突出重点群体,加大减负、加大培训、加大保障”的思路,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供给,牢牢守住重点群体就业底线。不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深入探索符合海东实际的就业培训路径,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产业发展,打造海东特色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全面提升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积极探索建立社保就业工作村级协理员共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保就业服务基层的能力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服务。要不断提高人才人事管理服务水平。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度落实,切实解决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倒挂现象,努力培养农村一线乡土人才队伍,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乡土人才资源,全力化解基层专业技术岗位设置难题,激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要扎实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进一步压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加快信息化治欠步伐。
任瑞翔:宣传工作要狠下苦功
要进一步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工作焕发新活力、再创新业绩。要把握工作重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在拓展学习教育高度和深度上,强化市委中心组学习引领上,强化理论宣讲普及下沉上,强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上再下功夫。
要不忘凝聚人心,积极营造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舆论氛围。要构筑全媒矩阵占领传播“新高地”。积极推进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两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注重“两微一端”、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运用,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把牢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切实在跟进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上下功夫,加强主题策划和话题设置,着力增强宣传舆论的政治敏锐性。要抓住开展主题宣传的新契机。统筹理论、媒体、社会、文艺、网络宣传,围绕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精心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做好政策、形势、成就、典型宣传,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要谋求对外宣传的新突破。进一步加大与中央及省垣媒体的协调力度,继续开展“媒体海东行”等外宣活动,组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聚焦优势资源、发挥优势特长,实施“海东外宣工程”,力争海东新闻多上“头条”、多出精品,奏响打造升级版“新海东”最强音。
要专注构筑同心,着力培树好海东城乡文明新风。知行合一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驰而不息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精准发力打好创城攻坚战。要着力打造匠心,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海东特色,挖掘河湟文化的潜力优势,打造好海东文化工作的亮点特色,解决好短板瓶颈,培育好海东文化品牌。要继续推进市、县区文联改革工作,着力解决“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要精准策划开展“青海年·醉海东”等系列文化活动,深化拓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下基层、进万家、赠春联、送万福”等文化惠民活动。
要不断增强信心,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进一步充实力量、夯实基础、厚实机制,筑牢网络安全保障的“防火墙”。要注重建管用并举,着力构建微信矩阵,做好解疑释惑、增进共识的工作,唱响网上“主旋律”。要深入开展“清朗”“剑网”“扫黄打非”等行动,依法依规对属地内网站、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等开展综合治理,坚决守住网上“舆论飞地”的“压舱石”。要加强网上舆情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妥善做好处置回复,防止形成网络舆论事件,做好保障海东改革发展稳定的“服务器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