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技术奖湖南创新高[潇湘晨报]

时间:2020-01-11 03:32:13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潇湘晨报]  字体: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获得者黄旭华。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获得者曾庆存。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由湖南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31个项目获奖,再创新高。获奖项目中,湖南科技人员主持完成的有15项,集中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高端制造、农业加工等领域。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

 

    上午10时30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李克强说,要筑牢基础研究这一科技创新的根基。加大财政稳定支持,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成果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尊重规律、宽容失败,支持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

 

    李克强说,要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和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完善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办法,人才不论年龄资历、背景出身,都应一视同仁、凭本事说话,让金子都能发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注重为青年人才挑大梁创造更多机会。拓展国际创新合作,为各国科技人员来华交流、企业来华发展提供便利。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授予10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人物风采

    隐身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

 

    据新华社电 10日,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院士,这位共和国的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

 

    “共和国勋章”、全国道德模范……功勋卓著的光环之下,黄旭华百感交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这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

 

    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一批人挑起开拓我国核潜艇的重任,黄旭华是其中之一。

 

    1965年,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辽宁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接下这份绝密任务后,黄旭华三十年没有回过家,家人不知道他在外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黄旭华及其同事们荒岛求索,在世界核潜艇史上写下光辉篇章——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编入海军进入战斗序列。

 

    为了工作上的保密,黄旭华整整“深潜”了30年没有回家。1987年,上海一家杂志刊登了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黄旭华把杂志寄给了远方的母亲。母亲含着泪一遍遍地读,还把兄弟姐妹叫到跟前说,“三哥的事,你们要理解,要谅解他。”

 

    曾庆存:他让天气预报越来越精准

 

    据新华社电在科学界,曾庆存成名很早。25岁破解世界级气象难题,为如今的天气预报技术奠定基础;44岁“够格”领取国家津贴,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同在第一档”;4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了科学界,听说过曾庆存的人不多。一次到北京友谊宾馆参加国际会议,车门打开,先出来一顶破草帽。门童悄声向同车者打听,听到“国际著名科学家”时,大吃一惊:没瞧出来!

 

    10日,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站上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点开手机,随时查看几天后的天气,如此便利精准的科技,离不开曾庆存创造的算法。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曾庆存从北京大学被选派到前苏联留学。他的导师、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基别尔把这道难题抛给年仅25岁的曾庆存,作为他的博士论文。

 

    苦读冥思,反复试验,曾庆存提出了“半隐式差分法”,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并随即被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他的算法至今仍是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的基础。

 

    2016年,81岁的曾庆存荣获全球气象界最高荣誉——国际气象组织奖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