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东持续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海东时报)

时间:2020-04-21 03:48:12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海东时报)  字体:

时报讯(记者 李富生)近年来,海东市把解决致富问题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落实扶贫政策、提高保障能力”为导向,着力培育发展能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为适应搬迁后产业变化,海东加强规划引领,市级层面在研究制定脱贫攻坚巩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就业及拉面、住房安全等九个后续巩固提升专项实施方案;各县区详细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分年度制定《实施计划》,修改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规划》和《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就业实施方案》,全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

同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迁出地的耕地为重点,鼓励和支持搬迁群众采取转包、出租等方式规范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牧业。目前,全市流转迁出地土地2666.7公顷,投入资金3753万元,建成的企业(合作社)22个,正在建设的15个,吸纳劳动力507人,为搬迁户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重点扶持拉面产业、八眉猪等特色养殖、中药材种植、富硒种植和土族盘绣加工等特色产业,将多样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创新发展“拉面扶贫”模式,开展“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培训,从业人员达到3876人,经营性收入7895万元,实现利润2086万元。在拉面产业带动下,形成了以“化隆拉面”“枸杞采摘”“乐都蒲台水暖工”“民和县南疆劳务”等为代表的劳务输出品牌,向省内外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1.2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7亿元。“土族盘绣”产业扶贫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全市建成5个刺绣基地,辐射带动4.2万人脱贫增收,成为全省以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新亮点。

此外,海东立足民族传统手工业基础,持续推进扶贫车间建设,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奖补等方式,大力发展民族用品、工艺品以及农畜产品加工等手工制造业,实现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截至目前,海东市建立扶贫车间71个,解决就业岗位1.1万个,年人均增收2.4万元,最高可达3.8万元。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