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人眼中的玉树(西宁晚报)
玉树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活动中,西宁晚报《有比这更好的吗?》《玉树十年》《谢谢幸福西宁》《玉树人眼中的西宁》等稿件刊发后,无数西宁人在晚报各大平台纷纷留言:
——西宁、玉树一家亲!也见证着血脉相连的民族一家亲,西宁祝福玉树!
——为玉树受到的重创感到心痛,更为玉树人民感恩、自强、包容、创新、和美的新时期玉树精神深深感动,为这座在废墟中拔地而起的新城祝福!
——在玉树人自信、乐观、感恩、奋进的生活态度中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新生是由内而发。
——奋进中的玉树,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将会开得越来越艳,玉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留言句句真挚、发自肺腑。西宁人眼中的玉树又是啥模样呢?
玉树人眼里没有绝望
地处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60%,年平均气温为零下0.8摄氏度,每年的黄金有效施工期只有5个月,地震后的重建难度超乎想象。
在省文化馆美术摄影部供职的国家高级摄影师马晓林说,玉树地震后他曾三次去过玉树,每一次去玉树,收获和感悟各不相同。“看到过太多震后的图片和地震遗址,那些画面历历在目,但当我走进新玉树,一座高原新城从废墟中拔地而起,让人震撼!”
马晓林说,玉树人眼里没有绝望。“我参加了两次玉树赛马会,使我看到了玉树人民新的精神面貌,为玉树人民感恩、自强、包容、创新、和美的新时期玉树精神深深感动。”
在青海新闻网供职的西宁市民陈郁,参加完玉树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活动,采访了玉树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后,她感慨道:站在这里,很难想象,眼前这座美丽的高原城市曾遭受过重创。
“不敢相信眼前的这座城市就是玉树,但这是事实,这里就是新玉树。新时代、新玉树、新生活,这里是青海藏区发展的缩影。”陈郁说。
玉树的明天会更美好
从玉树退休的老干部张生荣告诉记者,12年前他从玉树退休后再没回去过。地震发生后,他从媒体看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山没有变,水也没变,但家园失去了色彩,我的心也碎了。”
“总想再回到那里看看,可年龄大了,身体不允许。这几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玉树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快速成长,倍感激动。这几天,从《西宁晚报》看到玉树人民的笑脸,看到玉树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我的内心无比骄傲,玉树的明天会更美好!”
西宁市政府办公室柴生旺说,西宁和玉树一家亲,也见证着血脉相连的民族一家亲。美丽圣洁的玉树有川流不息的沱沱河,更有坚毅无比的玉树人民。“十年过去了,伤痛渐渐散去,新生活让玉树人民有了期望,我们祝福玉树!”
西宁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汪振晨说,奋进中的玉树,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将会开得越来越艳,玉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汪振晨说,玉树的新生,不仅仅体现在震后玉树的各类建筑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青年一代的视野和眼界方面。“从接触过的90后、00后玉树青年来看,他们对祖国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新生事物的了解和掌握更加迅速,从他们自信、乐观、感恩、奋进的生活态度中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新生是由内而发的。”
在玉树看到了中国力量
玉树地震后,三年灾后恢复重建,447.54多亿元的1248个重建项目在废墟中挺立,是玉树建政头58年投资总和的8倍,全面实现了灾后重建规划目标。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那艰苦卓绝的三年,一定会感叹,在地处偏远、制约条件最多的青藏高原腹地,那一场气壮山河的灾后重建着实让人震撼。
9万千瓦,重建所需建材、粮食、蔬菜等大部分都需从800公里以外的西宁长途拉运……
玉树灾后重建条件之苦、困难之多、情况之复杂,实属罕见。
“玉树十年,我们看到了新时期玉树精神,看到了新青海精神,看到了中国力量。从玉树人民的笑脸中,我们看到了玉树新生活,希望玉树越来越好!”西宁市民纷纷留言。
你看,一个体现地域风貌、富有民族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玉树巍然屹立在江河源头,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成为展示藏区城镇建设新成效的典范。这累累硕果,见证创造奇迹的中国力量。
如今,随着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推进,玉树近31万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1.8万人吃上了生态饭,玉树走上了绿色崛起之路。
“十年蝶变,祝福玉树!”
(记者 张永黎)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