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特别的 爱[西宁晚报]
![]() |
(上接A01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我市还将依托“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推动精准服务与管理,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发放工作,进一步落实重度无业残疾人单独纳入低保政策;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政策落实力度,加快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个性化”改造;讲好残疾人脱贫故事,不断激发残疾人及其家庭内生动力。
“全社会都在用心关爱着我们这些特殊群体,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尽心尽力帮助残疾儿童家庭解决实际问题,爱心机构、爱心学校一点一滴提高残疾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大伙齐发力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来自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教育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满万青感激地说。
动人画面:
“特殊大孩子”拥有一个警察梦
在城北区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站,一名特殊的“大孩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虽然已经20多岁了,但是由于唐氏综合征导致他智力发育迟缓,年龄大了智力却如孩童一般。他叫史坤,在他随身的一个小本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史坤,长大想当警察。由于是单亲家庭,父亲去世,全家生活的重担都在他母亲一个人的身上,经济一度很困难,为此,他还差一点就中断了康复治疗,好在有全社会的帮助,史坤才得以继续康复训练。
城北区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葛广青介绍说,近年来,我市把关心关爱特殊困境儿童群体作为儿童工作重点,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发挥各级各类群团组织优势,形成了政府力量投入、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关爱机制,提供了各类有效救助,解决了特殊困境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我们对史坤的家庭进行了爱心帮扶,还联系爱心人士对他个人进行了助学助养。
市残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全面提升特殊群体的教育水平,全市投入26.32万元,对2018年度秋季学期在校的高中(含职高、中专)和大学本科(含大专)阶段的136名贫困残疾学生给予资助;为3993人(次)残疾儿童少年及残疾人家庭儿童少年减免学费152.6万元;争取专项彩票公益助学金24万元,资助80名在园学前残疾儿童;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主干,送教上门为补充,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儿童少年1374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98.99%。2019年秋季又有70名残疾考生被省内外高校录取,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
动人画面:
15名特殊儿童的“入队仪式”
6月1日,在我市星光特殊教育康复中心,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入队仪式”,原来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的15名特殊儿童光荣地成为少先队员,他们佩戴着红领巾像正常孩子一样向国旗敬礼。
据了解,为扩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升西宁市特殊教育普及水平。2019年9月12日西宁市教育局在西宁市聋哑学校举行了青海彩虹塔心智障碍儿童服务中心、青海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工作站、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西宁市爱在阳光社会工作服务工作站等四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的西宁市聋哑学校校外特教班授牌仪式,特教班成立后,西宁市聋哑学校将四个特教班6岁到15岁的残障孩子全部纳入学籍管理。市残联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校外特教班的成立,让更多特殊群体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拥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动人画面:
康复训练让失语儿童叫出了“爸爸”
说起最难忘的事情,特殊儿童小叶的妈妈说起了一件事,她说,小叶快3岁了,还不会说话,刚来到康复中心时,还发不出任何的音,治疗训练了很久都没有任何成效,康复师就从最简单的吹蜡烛开始,帮小叶练习气力,循序渐进中加入其他练习,经过一年的努力,2019年10月3日,小叶终于发出了“爸爸”的音。当视频传到小叶妈妈手机里时,小叶的妈妈当场蹲在地上哭了起来,经过很多人长时间的努力,让这个家庭终于看到了曙光。
据市残联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康复训练、医疗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等,全市2019年共为1631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通过健康咨询及康复用药、训练指导、上门及预约转诊服务等形式,增强了残疾人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市城西区,还对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万元提至2.2万元。
(记者 王琼 摄影报道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