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护航绿色西宁[西宁晚报]
(上接A01版)幸福、绿色是西宁的名片。如何守护好西宁的绿水青山?如何牢牢把握生态安全这一基础支撑,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美丽西宁样本”
记者从推进西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调研协商会上了解到,近几年来,市委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西宁绿道管理办法》《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多部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目前,西宁现行有效的各类地方性法规有36部,这些地方性法规规章为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构筑起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问世
很多西宁人都不会忘记,2019年1月1日,全国第一部规范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西宁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西宁为何率先出台这样一部地方性法规?
参与制定《条例》的西宁市司法局立法科科长谢海宏说,制定《条例》就是为了促进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立法形式把市委关于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决策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固化为地方性法规,动员和组织全市力量共同去实现的重要措施。”
记者了解到,2017年初,西宁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紧跟国家和省上立法步伐,用好我市立法权限,研究制定《西宁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的要求。
西宁地处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的门户和生态屏障。作为生态脆弱的重点地区,西宁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着青海近50%的人口。在这样一个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近几年来,西宁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幸福城市成长坐标,提出了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发展举措,设立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积极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扎实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六大建设行动,加快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
“过去我们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想法设法,直到《条例》颁布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大步迈进。”
2017年,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的制定纳入2017年度立法调研计划。通过两年的努力,在国家层面、各省(区、市)层没有可借鉴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经验的情况下,西宁市紧紧围绕全市绿色发展重点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顺利完成了《条例》的制定工作。
多部地方性法规护航幸福西宁
“生态是西宁的第一品牌,绿色是西宁的生命。”
近几年来,西宁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目标,《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西宁市电梯安全条例》《西宁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西宁市西堡生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西宁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西宁市河长制湖长制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相继出台。
“目前我们正在起草《西宁市物业管理条例》,群众对这部法规的关注度非常高,对于群众的呼声,《条例》中都给予了回应和解决。”西宁市司法局相关人员表示。
该工作人员说,随着西宁市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实施,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对于立法的期盼也在不断上升,真切地了解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最大程度地吸纳群众意见,通过法规将会更准确地体现人民的意愿。
“如今在西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大幅提升!”西宁百姓对此拍手称赞。
“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从何而来?就是从这方方面面的法律保障中而来!”市民许琴感慨道。
通过几年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青海的省会,作为青海绿色发展的排头兵,绿色已经成为西宁的生命,成为这座高原城市最靓丽的幸福底色。
本报记者 张永黎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