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夫妻脱贫记[朝阳日报]
图为刘井水和妻子卢彦兰在劳动。本报记者 白铁军摄
本报记者 马隽
在朝阳县的一个大山脚下,生活着一对残疾夫妻,一个肢体三级残疾,借着稍好一点的右腿力量带着左腿往前拖着走,一颠一颠的。一个肢体二级残疾,双手扶地向前走。俩人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但命运没有让他们屈服。依靠党的好政策和勤劳的双手,夫妻俩不等不靠,走上脱贫致富路。
“每次到老刘家,总能看到他们两口子忙碌的身影,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和使不完的劲儿。你看这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初夏时节,在朝阳县大庙镇水泉村第一书记郭燕胜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残疾人刘井水的家。早听说58岁的刘井水得过败血症、骨髓炎,52岁的妻子卢彦兰患小儿麻痹症、先天性腰椎坏死。走进他们的家,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一切都井井有条,一看就是地道的过日子人家,完全颠覆了想象。
“孩子5岁那年,正赶上我得病。村里来卖雪糕的,2角钱一根,孩子没吃过。看到别的孩子吃,也跑回来要。可我们一分钱都拿不出来,看着孩子哭,我使出浑身力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无能,我们得活下来去挣钱。”回想起当年的穷日子,夫妻俩一度哽咽。“别看身体残疾,我可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刘井水说,前些年包地、养猪,挣钱的招能想的都想了。承包那些没人愿意种的山坡地,虽然亩产量不高,但我俩不怕苦,起早贪黑长在地里。就这样,愣是让几十亩山坡地打出了水浇地的产量和效益。为了增加一些收入,赶上农忙,自己就牵着骡子去给别人家种地。养猪时候,卢彦兰都是用嘴叼着5公斤多重的泔水桶去喂猪,硬生生地把大牙拽掉了。
靠着党的好政策,老房子被翻新重盖,夫妻俩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干劲更足了。虽然被认定为贫困户,村里又发展葡萄产业、扶贫果园、藏香猪养殖,年底会有分红,但是他们不愿意“等、靠、要”,而是勤劳做事,用心做人。刘井水又贷款盖起了羊舍和鸡舍,搞起了养殖业,下一步准备安装户用光伏,增加经济来源。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夫妻俩承担起了照顾老母亲的责任。虽然兄弟姊妹多人,但直至老母亲91岁离世,他们毫无怨言地照顾了25年。每当村民们谈起此事,无不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我已经建好了标准的羊舍,打算把养羊产业做强做大!”脱贫后的刘井水逢人就说:“咱残疾人一样可以过上幸福生活。”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