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统筹 水岸同治 海东治理湟水河污染不松劲[海东日报]
本报讯(记者 胡生敏)近年来,海东市将湟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为实施“五四战略”、推进“一优两高”的重要举措,采取“水陆统筹、水岸同治”的治水方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及省市一系列水污染防治措施,系统推进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如今,湟水河在变:流水潺潺,鱼儿遨游,鸟鸣啾啾,河岸绿树成荫……
湟水河的美丽蜕变只是海东市持续改善水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东市坚持系统治理,投资4.3亿元实施乐都引胜沟、互助塘川河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全面开展湟水海东段139公里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绿屏障、绿城区、绿河谷”建设,全面实施“三山、三水、三峡”绿化工程。投资2.8亿元,开展湟水河两岸生态修复及景观绿化,打造生态海东建设的展示窗口。大力实施湟水规模化林场海东分场建设,完成乔木造林32.9万亩,灌木造林12万亩。
湟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和青海人民的母亲河,在海东市过境158公里,占湟水河全长42%,流经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流域面积0.63万平方公里。近两年,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始终稳定在100%(其中Ⅲ类水质占比达到50%以上),湟水河水质达标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指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确保了一江清水出城出省,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治水幸福感、获得感。
作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海东市在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海东市出台《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连续开展7轮春秋两季义务植树“大会战”,累计参加人数达350万人次,栽植各类苗木2600万株。“海东绿”成为一张响亮的生态名片,全市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超额完成,绿化总面积25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32%提高到现在的36%,全市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海东市以水污染防治为实践,深入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与建设,着力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收集率,全市污水管网建设长达345公里。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14万立方米,实际运行日处理能力11万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基本达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建成核心区污泥处理厂1座,平均日处理能力达30吨。建成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共36座,共计处理能力为6050立方米每天。2020年,依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17座污水处理站技改项目建设。不断强化工业污水处理,海东工业园区、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互助县绿色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处理。
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海东市在全省率先创建了“4+1”河湖长制体系,全力推进河湖长制落实。集中整治湟水流域废弃工棚厂房、砂石场、拌合站等问题,实现主河道两侧500米内永久复耕复绿。特别是拆除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湟水河沿岸建成的企业废旧厂房,昔日的“黑色硅铁走廊”变成如今的“绿色生态长廊”。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关停全市148家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加大残膜、废弃包装物回收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强化黑臭水体排查整治,顺利通过2018年国家黑臭水体专项督查。配合完成生态环境部湟水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完成距离河流不足1公里的乡镇垃圾填埋场问题整改。累计投入国家专项和省级配套资金6.6亿元,完成1371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覆盖率达86%。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