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十三五”完成国土绿化376万亩[海东日报]
本报讯(记者 张璐)“十三五”以来,海东市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五年来,海东市累计投入资金25.65亿元,完成国土绿化376.0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0.51万亩,封山育林54.53万亩,森林经营12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32%提高到现在的36%,东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初见成效。
为了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确保义务植树的法定性,海东颁布施行了《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每年春季、秋季为全民义务植树季,每人每年履行不少于3株的植树义务。自2017年以来,紧紧围绕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海东建设,把义务植树和城镇绿化美化、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举全市之力开展了7次春秋两季全民义务植树“大会战”,累计参加人数达356.97万余人次,栽植各类苗木2767.79万余株,不仅厚植了生态海东的绿色底蕴,夯实了醉美海东的绿色底色。同时,通过组织广大群众以及宗教界人士参加义务植树“大会战”,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民族团结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了“林业智慧”。
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湟水河这一条主线和乐都、平安、河湟新区三个中心,按照“河里的问题岸上治”的思路,投入市级财政投资2.8亿元在湟水河小峡、大峡、老鸦峡实施了“三峡”绿化工程,使昔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湟水河、村庄建筑破败不堪的小峡口,变成了景色宜人的杏树林;环境污染严重、群众怨声不断的大峡口变成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山体自然风景画;老鸦峡民和段的“硅铁走廊”废弃厂房,变成了“桃花谷”。同时,加快了乐都、平安、河湟新区绿地系统建设,做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一次见景,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36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16年的20.4%提高到现在的30.25%,绿地率由2016年的17.7%提高到现在的26.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5平方米每人。
此外,以生态保护为目标,聘用了42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林业生态管护岗位,聘用了1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草原生态管护,人均年工资不低于1万元,确保了已选聘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管护员得到稳定的工资性收入。142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2.22亿元,惠及5.0435万贫困人口。通过大规模国土绿化,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3.98万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劳务收入1118.4万元。每年落实1.05亿元管护补偿资金,加强了413.22万亩天然林资源和443.17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力度和管护设施建设,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
生态海东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