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宁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西宁晚报]

时间:2020-11-11 07:08:59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西宁晚报]  字体:

 
 
 
 
 
 

本报记者 施翔 张弘靓

我们又成功了!

昨日,好消息从北京传来——西宁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11月10日,在中央文明办公布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西宁市名列其中。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项城市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品牌,蝉联此项殊荣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

机关、农村、社区、企业、校园、寺院……整个西宁都在行动!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3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清醒头脑,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创新思路、载体、手段、机制,当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书写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更美篇章。

3年来,全市上下以打造理想坚定的文明城市、为民惠民的文明城市、绿色低碳的文明城市、干劲十足的文明城市、团结奋进的文明城市为目标,加强战略思考、宏观谋划、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巩固好一砖一瓦修建起的全国文明城市大厦成果。

3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举措,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的重要载体,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3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省市共创、军民共建,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城市环境、交通秩序、市民素质、窗口服务等方面补短板、促提升,让城市净起来、通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文明起来,汇聚起全面巩固深化创建成果强大合力。

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是一座城市的荣耀,更是每个市民的骄傲。全民创建、志愿服务制度化、道德模范、平安西宁、法治西宁、智慧西宁……这些做法,彰显文明,擦亮城市。

西宁收获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但西宁绝不会停下脚步,以更大力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3年后,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当下,正值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让我们以此荣誉为契机,站在追求文明高地的新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加快打造具有公园城市形态、美丽城市风范、幸福城市品质的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全力拼出西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新天地新气象。

非常西宁非常祝贺

“西宁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太不容易了,但又是必然的!”

这是西宁这些年来接续奋斗的又一成果。

昨天西宁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喜讯刚刚发布,记者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报社同行及朋友们的祝贺。

“今天是西宁的非常时刻,这几年我几乎年年开车去西宁,我被西宁被西宁人的天蓝、地绿、水清、自信、快乐、幸福所吸引。西宁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和力量,总是让我魂牵梦萦。所以我老给朋友们用‘非常西宁’推荐西宁。在今天这样一个非常的日子里,我要向非常西宁表示我的非常祝贺!西宁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能又一次蝉联这么高的一项荣誉。他还告诉我,现在西宁的美誉度、知名度越来越高了,‘非常西宁迷’也越来越多了。”这位西安的朋友对西宁可谓一往情深。

“虽然很不容易,但我对西宁非常有信心,所以蝉联是必然的。由于父母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在西宁,我每年都要到西宁。我对西宁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这个城市非常讲政治,虽然地处中国偏远地区,但这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氛围却格外浓,而且学以致用,‘早学早受益、深学深受益、常学常受益’深入人心。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领先和突破。第二个感受是,这个城市由于政治生态好,所以广大干部的精气神足,干工作雷厉风行,心态好干劲大有韧劲,而且还非常谦虚。最后一个感受是,这里的市民幸福感强、自豪感强,虽然地处高海拔地区,但大家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所以我一直看好西宁,我坚信,她一定会在更多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这位广东的媒体人分析起西宁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记者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山东、江苏、宁夏等地的朋友同行也都通过各种形式对西宁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表示非常热烈的祝贺。

在一片赞扬和祝贺声中,西宁更需要的是定力: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要争取更多的荣誉更大的光荣。

文明

是西宁执着的追求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景观日益提升,城市环境越来越好,市民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从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摘得桂冠,再到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一个个具体举措,一个个直面城市顽疾的城市管理机制突破,一个个创城带来的新变化,展现了西宁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的决心与魄力。

“创城让西宁颜值更高了”“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怎能叫人不幸福”“城市有了‘家’的味道”“乱丢垃圾的人少了,环境大家维护” ……作为见证者和受益者,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城市的点滴变化。

如今的西宁,高楼林立、彩色环绕、天空湛蓝、河湖清澈,身边的一个个美好凝结成了一座城市的美好,这些美好让每一个西宁人感动着、幸福着!

这些变化,无疑是西宁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作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持之以恒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西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秉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把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紧融入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之中,融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坚定立场,践行“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创建宗旨,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状态,强化“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整体合力,着眼实处,注重实效,发动群众,加大力度,保持各项工作常态长效,突出生态建设,着力解决在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市民出行、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全体市民享有更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更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效不断显现,市民的满意度和支持率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文明

是238万市民的坚守

城市的文明,关键是市民的文明。市民文明多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而今,文明已成为西宁广大市民矢志不渝的坚守。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已成西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集体共识、决心和行动。

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从企事业单位到街道社区,一个个“社会细胞”纷纷用各自的方式和行动诠释着对文明的理解。志愿服务如火如荼,垃圾分类、礼让斑马线、文明养犬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不断壮大文明城市创建力量。

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保持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城管队员不分昼夜、巡查检查,成为美丽城市的颜值担当;公安交警和志愿者风雨无阻、任劳任怨,保障城市交通秩序规范有序;广大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不辞辛劳、走街串巷,深入开展创城宣传活动;市民群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用语、友善待人……

漫步在西宁的大街小巷,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干净整洁的城市风貌让人感慨万千,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人如沐春风。

“我不上,谁上?”这样的话语,是城市里最常听到的、最熟悉的“文明宣言”。他们中,有奋不顾身冲入火海、勇救小女孩的好村警,有带病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20余载的好老师,有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救出掉入化粪池的孩子的好青年,也有十八年如一日、辛勤耕植一方土地的造林员……在西宁,正是他们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崇德向善,汇聚起整个城市文明前行的强大正能量。

我们常能看到志愿者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他们将自己的“文明种子”播撒在各行各业……全市3046支各类志愿服务队,31万余注册志愿者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刻内涵。

全市100名“最美抗疫天使”回到各自岗位后勇挑重担、默默奉献,时刻不忘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行动中,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严于律己,掀起乡野间的“好乡风”;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传承好人精神活动中,刮起崇德向善的“榜样风”;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展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吹起清朗健康的“成长风”。

西宁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抓手,持续深入开展特色鲜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强化人本理念、长效理念、共建理念、强基理念,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制度,有效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

在人民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北山美丽园、北川河湿地公园、湟水森林公园和部分街道设置一批与环境相融合、与市民欣赏习惯相契合的永久性公益宣传阵地,持续刊播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事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融入各类生活场景。公益广告既扮靓了城市,又让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文明道德的力量。

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遍布城乡,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的场景时刻在上演……

文明城市里,涌动着全民参与的热潮,在这场永不落幕的“文明长跑”中,人人皆“主角”,人人皆有为。在今天的西宁,人们的内心多了一份坚守,文明已然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文明基因深深渗入每一个市民的血液之中。

创建

是真正让百姓得实惠

文明,塑造城市之形;创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省博物馆里,游客驻足观赏,轻言细语;公交车站,乘客上下有序,排队有序;斑马线前,车辆自觉礼让行人,已司空见惯……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每一处变化,都令人欣喜,也在默默诉说着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过程中为城市带来的新内涵。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争块“牌子”、拿个“荣誉”,更重要的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软实力,让百姓在创建过程中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共享城市发展红利。解决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痛点,是西宁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看,我们的城市变美丽了—

在城市山体、公园游园、三河六岸、景观道路上重点增加彩叶树种配置,让绿化空间彩色化成为西宁市园林绿化新追求。

西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在全国率先单独设立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县区委绿色发展办公室,制定实施《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实施水量水质一体式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空气质量位居西北省会城市首位。西宁,展开了一幅天水一色、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生态画卷。

看,我们的城市更有范儿了—

伴随着城市有机更新的脚步,这座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城市,让古韵、现代成为“最佳搭档”。

为推动高质量生活,西宁市主动融入兰西城市群,谋划启动“大西宁”规划建设。随着海洋馆、熊猫馆、冰球馆、几何书店等标志性文旅项目建成运营,让西宁实现了在第三极看海洋、在高原观熊猫等愿景。越来越多的市民不再舍近求远,在市域范围内就能玩好、吃好、学好。市民休闲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城市品质有了大幅提升。

看,我们的城市更强大了—

西宁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绿色产业”战略要求,培育结构优化、功能升级的发展形态,加快推进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光伏制造中心、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建设,引进高强度碳纤维项目,建设全国首个光伏智能工厂,锂电池技术和产能、单晶PERC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电芯核心生产设备制造、4.5微米超薄铜箔技术国际领先。

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不断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在全面推进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西宁跑出了加速度。西宁还将以培育发展生态、循环、数字、飞地“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

看,我们的城市更和谐了—

“现在过斑马线的时候,很多司机会主动停车礼让,和以前相比,这是很大的改变。”“这几年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确实少了,街道上的狗粪少了,市民遛狗文明了。”……

随着《西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实施和《西宁市养犬管理条例》重新修订施行,我市通过立法引导来规范市民行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与此同时,西宁市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生“两抢”警情同比下降70%;盗窃警情同比下降41%;打架警情同比下降19%;偷窃警情同比下降39%,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社会基础管控效果明显,公众安全感遍布幸福西宁每个角落。

看,我们的城市更幸福了—

今年7月1日,西宁市爱老幸福食堂全面恢复供餐,并且再次提高了老年助餐补贴标准;今年下半年,西宁市有7个中央厨房,36个爱老幸福食堂、40个助餐点亮相,进一步满足了全市30多万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大众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201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在全市普遍建成“爱老幸福食堂”,给全市过街天桥加装电梯,建设“15分钟幸福生活圈”,农村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双证双营”养老走在全国前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西宁市将文明创建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创建提升城市之形、塑造城市之魂、培育城市之德,眼前的西宁,已成为时尚美丽、文明有礼、公共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尚良好的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