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400多件非遗展品将精彩亮相[西宁晚报]
本报讯(记者 张艳艳)“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系列活动蓄势待发!来自湟中、湟源、大通400多件静态非遗展品和8000多件文创产品将精彩亮相。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担负起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使命,搭建非遗文化交流合作及展示推广平台,深度呈现“大美青海·幸福西宁”绚烂多彩的河湟非遗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提升黄河上游河湟非遗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西宁市人民政府于11月23日—12月22日在北京举办“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系列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河湟地区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是河湟谷地民族融合发展、文明薪火相传、文化自信的见证,也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瑰宝。西宁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文学、刺绣艺术、手工艺制作、传统礼仪、节庆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发掘、整理、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目前,西宁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老爷山花儿会、塔尔寺酥油花、加牙藏族织毯技艺、湟源排灯、西宁贤孝、湟中堆绣、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41项(大通傩舞老秧歌、湟源陈醋酿造技艺、大通桥儿沟砂罐、西宁八门拳、南佛山花儿会、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等),市级非遗项目39项(青海老八盘、西宁玻璃画、湟源石刻石雕技艺、鲁沙尔高跷、塔尔寺藏传佛教壁画、西纳川铸钟技艺等)。有国家级传承人19人、省级传承人57人、市级传承人78人。
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西宁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补助政策措施,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非遗项目保护资金835万元(其中国家级保护资金396万元、省级保护资金300万元、市级保护资金139万元)。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4000元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