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宁河湟文化昨日亮相北京[西宁晚报]

时间:2020-11-24 04:51:24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西宁晚报]  字体:

 

本报北京讯(记者 张艳艳 摄影报道)2.8米高的湟中暖锅、惟妙惟肖的湟源皮影、精彩的花儿演出、精致的鎏金银铜器……为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河湟文化,彰显河湟文化的时代风采,搭建非遗文化交流展示平台,集中宣传展示西宁市非遗文化,提升城市形象。11月23日,“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系列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盛大开幕,美不胜收的河湟文化为首都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饕餮盛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容出席活动,副市长陈兆超致辞。

开幕式上,来自我市的450件非遗展品精彩亮相,正式与首都市民见面。精心的布展、巧夺天工的非遗展品、浓厚的文化气息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据介绍,本次展览主题为“河湟遗韵·西陲安宁”,以“三山湟水间·花儿与少年”为策展主线,以西宁非遗项目为策展内容,分三个版块分别呈现“莲花山·塔尔寺·民族繁荣之花”“老爷山·湟水畔·民族团结之花”“日月山·古道边·民族融合之花”。通过450件非遗展品静态展示、10个市级以上重点非遗项目现场动态展示、4个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现场活态展演、19类5000余件非遗文创产品现场展销、35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精彩呈现青海花儿、西宁贤孝、湟中堆绣、湟中银铜器及鎏金技艺、河湟刺绣等河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河湟地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成果,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推动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同时,通过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研修培训、旅游推介、宣传推广等活动全面展示高原古城西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西宁地区传统工艺,推进河湟文化西宁产业园建设,探索非遗研究保护的创新路径。

近年来,西宁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构建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促进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自然和文化遗产成为河湟地区最耀眼的风景、最亮丽的名片。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沈那遗址公园、西宁群众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文旅特色项目,启动西宁河湟文化产业园建设,推进河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先后推出《绿水青山幸福西宁》《尕布龙》《花儿·少年》等一批反映河湟历史文化、人文典范、地域风情的艺术精品;举办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年会等系列品牌活动;积极培育壮大非遗产业,通过特色文化旅游体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等,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河湟之美,美不胜收!此次非遗精品展将为首都人民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河湟文化饕餮盛宴,让大家了解河湟文化,了解“大美青海·幸福西宁”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幸福之美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