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越拓越宽(西宁晚报)

时间:2020-12-16 05:45:20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西宁晚报)  字体:

资料照片

眼下,一条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西宁越拓越宽。

湟中区田家寨镇田家村的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探索出了“特色种植+观光农业+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这里的农民不仅成了上班族,种上了茶叶,还有了好的收益。

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三成洋芋良种育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祁三成和他的媳妇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让农民增加规模养殖,产业化模式发展喜人。

湟源县大华镇通过饲草料龙头企业带动,公司与专业合作社签订饲草种植协议,建立黑麦、燕麦等一年生饲草基地,以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

……

“产业融合激发农业和二三产的‘乘数效应’,提升了农业精细度、农村美丽度和农民富裕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吃透每一个环节,我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以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民达29万余人。”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切实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拓展农业产业链,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全力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要推陈出新。这些年,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通过土地流转、生态种植等发展思路,由单一的发展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型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细化二产这个环节,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好处。”农业科技博览园负责人蔡有鹏信心满满地说。

“调优结构活一产、巩固提升联二产、多元发展促三产,通过产业融合,我市农业正开拓出越来越广袤的增效新空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创建了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2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0个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一区二县均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位于大通县的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冬日独有的雪景、温暖舒适的木屋、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家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景区负责人李振海表示,“我们就是要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

产业融合,必须有的放矢。牦牛、藏羊是我市主要畜种,产业链条涵盖饲草种植、牛羊养殖、屠宰与深加工等多个领域,牛羊肉产品覆盖我市部分市场。“以往一家一户分散养殖,效益不高,规模上不去,现在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带动,牛羊肉养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不仅价格卖得好,我们的牛羊还卖到了全国各地。”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有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有太高兴地说。

在现代化的农业园区,绿意盎然,鲜花盛开;在田间地头,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正在用智慧和汗水,酿造着甜蜜生活;在偏僻山村,丰富的自然禀赋让土地焕发生机……西宁全力唱响产业兴旺曲,向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砥砺前行。

(记者 樊娅楠 通讯员 宁农宣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