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农家乐老板的腊肉指数[潇湘晨报]

时间:2021-03-05 04:50:01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潇湘晨报]  字体:



 
杨正邦(图中站立上菜者)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资料图


 
杨正邦。资料图

    本报记者王欢长沙报道

 

    立此存照,向来是一件郑重的事。

 

    全面脱贫,更是中国创造的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两个词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一段时间以来,湖南出版的两部脱贫攻坚重大主题作品持续走红,一本名叫《扶贫志》,另一本就叫《立此存照》。

 

    把“笨功夫”下到极致的《立此存照》

 

    走红有走红的理由。

 

    比如《立此存照》,它讲的是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24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的过程及背后的故事。

 

    不同于一般的纪实作品,这本书把创意发挥到了极致,更是把“笨功夫”下到了极致。

 

    图书主体部分,脱贫户档案、扶贫对象审批表、家庭情况、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等,除当事人手机号码等特别私密的个人信息打了马赛克之外,其他都是原汁原味呈现。再配以人物采访实录、生活环境新旧对比等等,有档案、有图片、有数字、有签名、有印章,总结起来就是:有可供历史检验的真相。

 

    摆在读者面前的,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具有历史底稿价值的档案。

 

    《立此存照》于2020年9月出版,迄今已有近半年时间。从脱贫到致富,这些载入图书的主人公过得怎么样?他们如何理解这本图书,如何看待国家正在持续发力的乡村振兴战略?

    

    

    曾经的贫困户变成了“杨老板”

 

    记者联系上了书中载入的一位脱贫户杨正邦。

 

    他是书中收录的24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之一施老记(2015年已脱贫)的女婿,就是书中照片里站着上菜的大叔。

 

    3月3日下午,杨正邦刚从县城回来。他去开了一个会,作为宾馆老板,他要搞实名制登记,还要向县公安局签一个责任状。

 

    “实名制好,有保障,我和我的宾馆都是有身份的了。”杨正邦笑。在十八洞村,曾经的贫困户、普通村民杨正邦,自从2018年开起农家乐,他就已经变成了“杨老板”,而现在随着自己宾馆生意扩大,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别人就要喊他“杨总”了。

 

    “好忙,特别忙。”杨正邦说,春节到现在,“没有一天是闲下来了的”。

 

    杨正邦告诉记者,十八洞现在太火了,客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忙。跟前几年相比,村里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变化也很大,“一天一个样子”。

 

    “就拿厕所来说吧,以前我们这里的厕所是那种建在房子外面的旱厕,现在都建在房子里了,景区也有专门的公共厕所,还有自来水、洗手液,客人都说搞得好。”他说。

    

    

    “去年农家乐腊肉就用掉了800斤”

 

    村子里的旅游导图,各种风格的农家乐、民宿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客人看了舒心。杨正邦经常被老乡们揶揄是“去过外地见过世面的人”,在他看来,十八洞村“比城里风光好”。

 

    今年春节前,他和老乡们忙着打糍粑、做腊肉,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他和妻子施兰珍新熏了1000多斤腊肉,现在,这1000多斤腊肉已所剩无几,为满足自家农家乐所需,还得跟老乡借上一些。

 

    “去年,农家乐腊肉就用掉了800斤,一年下来纯收入超过了8万元。”杨正邦说。

 

    按照他提供的“腊肉指数”,估计今年农家乐纯收入超过10万元没问题。

 

    虽然很忙,还有点累,但日子就像灶膛上火红的腊肉,冒着滋滋的油,还飘着越来越醇厚的香。

 

    “现在的生活很好,非常好。”3月3日,杨正邦告诉记者。

 

    大约一年前,他还不是这么说的。当时,他对《立此存照》图书编辑老师们说的是“生活挺好的”。

 

    “挺好”到“非常好”,都是好,但在杨正邦这里又有细微差别。

 

    “榜样就是责任我们要继续干下去”

 

    他家是2016年上半年脱贫的。3年前的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十八洞村一天一个样,岳父施老记多次劝说正在浙江等地务工的杨正邦回乡发展。2015年、2018年,施兰珍、杨正邦先后回到十八洞村。

 

    在老家,两口子开了农家乐,又做起了民宿,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家里还买了小汽车。家里的一儿一女,一个在县城上中学,一个在镇里上小学,成绩都不错。

 

    2020年上半年,杨正邦把旧居翻新,自家宾馆的规模越来越大,5间客房时常客满,营收节节攀高,加上农家乐,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小康之家,杨正邦说:“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中国人讲,春种秋收,我们就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干。”

 

    杨正邦虽读书不多,但说出来的话都有几分道理。

 

    比如,他说:“《立此存照》书里写了我和老乡们的故事,蛮好。但其实我也有压力……就像我们十八洞村,它能写进历史,它代表信念和力量,它也是榜样。榜样就是责任,我们要继续干下去,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他还想多说几句,但被妻子叫走了。他家的农家乐,又来了一批客人。

 

    本报记者王欢长沙报道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法治人物 | 国内新闻 | 港澳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舆情营养 | 舆情助兴
车界动态 | 法治焦点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法治经济观察》杂志社、中国东联社、中华时讯社 联合主办 电子邮箱:dflhxw@163.com   
ICP备2924672—3号 业务联系QQ:2396272025   法治观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