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5个项目跻身国家非遗名录(西宁晚报)
![]() |
本报讯(记者 芳旭)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我省年保玉则传说等6项文化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藏娘唐卡等9项文化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入选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6大类,至此,我省已有8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了解,此次入选的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项目传承地多在黄河流域。年保玉则传说、尖扎达顿宴、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贵南藏族刺绣等一批非遗项目其传承地均在我省黄河流域范围内,且项目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二是入选项目传承群体广泛。入选的1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传承群体广泛,与我省世居6大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青海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中医诊疗法(海西民间青盐药用技艺)、贵德六月庙会等项目已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三是为“青绣”品牌增补内涵。贵南藏族刺绣、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等项目是我省“青绣”品牌中的重要内容,两项目地域特色鲜明、技艺独特、风格热烈,且在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中发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项目兼顾区域协调发展。我省天峻、尖扎、河南、化隆、贵南、祁连、久治及格尔木等县(市)一直是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地区,此次各县(市)入选的项目均为当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356项,其中,国家级88项,省级238项,市州级812项,县区级2218项。今后,我省将扎实做好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贡献非遗力量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