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等靠 勤劳逆袭变“头雁”[南宁日报]
|
本报记者 杨 盛 通讯员 韦 舜 黎 璐 从“一人做事养全家”的贫困户,到当地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潘启南努力“逆袭”,收获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潘启南家住马山县百龙滩镇龙昌村板上屯,他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大胆发展种养产业,不仅让3个儿女顺利上学,还在2017年成功摘下了贫困帽子。 迎难而上勤劳改变生活 龙昌村位于百龙滩镇西北部大石山区,四面环山,耕地匮乏,耕作难度大。要改变落后状态,龙昌村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桑蚕、养猪、养羊和养牛等特色产业。 在产业调整和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一直以来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的潘启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怀着满腔热情的潘启南在村干部的帮扶下,一头扎进发展桑葚种植产业的行列中。他能吃苦,也肯学习,总是琢磨着种植技术,反复向技术人员请教,寻求专业指导。 “有困难就要想办法克服,只要勤劳,就不会受穷。”潘启南说。 成功种植桑葚带来了不错的收入,潘启南成了2017年村里的脱贫典范,获得了村里的表彰。他也成为村里种植桑葚的“土专家”,很多农户在他的带动下种植桑葚。截至目前,龙昌村桑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多亩。 勇于奋斗成村里脱贫榜样 脱贫是目标,但脱贫不是终点。为了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潘启南增加了新的奋斗方向。 除了桑葚,他还养殖黑山羊。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潘启南建起羊圈,铺了一条通往羊圈的砂石路,并建立了小型养殖场,现在有100多只黑山羊。他还购置了一套粉碎设备,用于粉碎桑树、玉米秆等,不仅给家里的牲畜提供饲料,还可以拿出去销售,增加收入。 “等着吃是不行的,要有奋斗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好的。”潘启南说。 受到父亲自强不息精神的影响,潘启南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二女儿今年也考入理想大学。“父亲踏实肯干、坚韧不拔,以后要像他一样做个踏实的人。”正在上高中的儿子潘明盛说。 潘启南一家作为村里成功脱贫的家庭,也成为村里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生产的典型例子。村“两委”将大力扶持像潘启南一样不甘于落后,有强烈发展愿望的贫困群众。 龙昌村第一书记蔡宁伟表示,针对内生动力强、发展意愿强烈的村民,将在产业发展方面给予侧重扶持,比如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相对倾斜,他们再带动身边的村民,实现共同致富。 甘当“领头雁”带领乡亲齐致富 潘启南不忘乡邻,关心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带领贫困户参与种桑养蚕、养殖黑山羊,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还帮助乡亲加工饲料,深受村民的欢迎。 潘启南充分发挥脱贫带头人的作用,成为全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潘启南带动农户52户,其中贫困户42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 潘启南与镇农林站技术人员组成科技专家服务队,为广大种桑养羊户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技培训,传播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成为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和普及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 现在,潘启南又有了新打算,“现在有政策的扶持,我一定抓住机遇,壮大种养产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潘启南说 |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