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华使残破的瓷器“破瓷重圆”
张守华使用金刚钻做瓷器活儿
“留得残荷听雨声”锔修前
“留得残荷听雨声”锔修后
《哪里逃》
获金奖作品 本报记者 肖景昕摄
本报讯(记者肖景昕) 残破的瓷器,经他手锔修后,具备了另外一种“完美”,价值甚至超出了破损前价值,这个人就是朝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传承人张守华先生。
张守华,1965年出生于北票市,自幼心灵手巧,对各种手工艺活感兴趣。七八岁时就跟老家长皋乡的三叔张德芳学习锔大缸技艺,掌握了锔瓷的传统工艺。1984年,他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到北票市纺织厂上班,业余时间,他帮助同事打戒指、手镯,1999年开始,他又迷上了玉石雕刻。他把饰品加工工艺和玉石雕刻工艺、嵌丝工艺运用到传统锔瓷中,还把木工的榫卯工艺也运用到锔瓷中,丰富了锔瓷手法。40多年来,张守华对锔瓷手艺的研习不曾间断,博采众长、潜心钻研,不断提升锔瓷技艺。他爱好美术、书法和根雕,艺术是相通的,不仅提升了他的审美情趣,而且使他的锔修作品更加富有文化底蕴。一个宋代兔毫盏,残缺的盏口,被他用锔修嵌补、錾刻的手法制作一残荷荷叶,还利用金属做旧手法使铜荷叶与残瓷年代相呼应,并取名“留得残荷听雨声”,仿佛枯树逢春,破盏立刻熠熠生辉,令人爱不释手。
2006年,张守华家乔迁至双塔区,2017年,双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他到沈阳师范大学承办的非遗传承人研习班学习,与国家级艺术大师探讨学习雕刻等多种技艺,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有所提高。这些年通过对收集的残瓷的修复进行研究创作,将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融合,创作了上千件人们所喜爱的作品。2019年5月份在由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举办的辽宁首届文化艺术节上锔修的民国茶碗获得金奖。锔修这盏民国茶碗,采用残瓷口沿局部嵌补技法,这个工艺得有很好的玉雕基础和嵌补技法才能完成,这个技法是张守华的发明创造。近日,在辽宁省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工美大师抗疫情网络精品大赛中,张守华的锔修作品《哪里逃》荣获三等奖。张守华还掌握了无痕修复工艺,这对于文物修复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12月,由双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月英带队,张守华等非遗传承人参加天津荣程集团举办的第四届时代记忆峰会,张守华精湛的锔瓷技艺得到荣升集团总裁张荣华赏识,要为张守华举办锔瓷专题公益讲座,由于疫情,尚未实施。
张守华说:“在我看来,锔瓷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在一拼一接、一钻一锔之间建立了人与器物的交流,为破损的器物注入二次生命,而这也是我传承与发展锔瓷技艺的精神动力。”从张守华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大国工匠对技艺的坚守。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首次参演 中智行创“新四跨”纪录2021-10-25 08:10:51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福满苑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开业2021-10-25 11:10:23
- 渝米集团在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推广胚芽米2021-10-20 10:10:25
- 未来两天湘中以南局地大到暴雨(潇湘晨报)2021-06-21 05:06:41
- 化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海东时报)2021-06-21 05:06:23
- 2021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湟源站) 圆满收官(西宁晚报)2021-06-21 05:06:07
- 大庄乡带着“问题”出去捧着“答案”回来(海东时报)2021-06-18 06:06:57